最新消息

保險財經法規的保護與限制:疫情加速保險數位化急迫性,究竟跟不上的是業者還是政策?

「面對面銷售」因疫情加速保險數位化急迫性,究竟跟不上的是業者還是政策?Photo Credit: Shutter Stock「面對面銷售」因疫情加速保險數位化急迫性,究竟跟不上的是業者還是政策?(Photo Credit: Shutter Stock)

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

因應本土疫情嚴峻,金管會保險局陸續開放網路投保防疫保單與疫苗險。然而,金管會於今年6月公布的2021年網路投保年度目標,仍僅訂相當保守的200萬件,只比去年實際銷售多8萬件;2022年目標亦只成長到220萬件,不及疫情前的成長率。當全球保險業積極摸索數位化發展,台灣主管機關對於網路投保的保守態度,恐將影響台灣保險業者跟上全球市場趨勢。

後疫情時代,工作及生活樣態改變,非接觸式經濟快速崛起,民眾越來越習慣用電商網購,網路投保也因為「零接觸」愈來愈夯。根據金管會統計,光是今年1月,相較去年同期,壽險業網路投保件數大幅增加87.8%,而產險業的網路投保件數更是大增421.9%,其中更以防疫險、疫苗險帶來驚人件數。

保險局也統計,今年元月壽險業網路投保件數達1萬2800件,較去年同期的6800 件,增加87.8%,保費收入3400萬元,也較去年同期的3000萬元,增加13.3%。這幾個數字,顯示的是民眾透過網路購買保險的大量需求,可以預見線上投保早已成為趨勢。

政策跟不上需求?疫情加速保險數位化急迫性

但,台灣的保險業仍受限於法規限制,無論是產險、壽險,銷售方式仍以業務員、銀行、保經代這類傳統通路「面對面銷售」為大宗。金管會雖然已經逐步放寬限制,但對於可以投保的險種、投保人資格、受益人選擇、最高保額,仍是以金管會許可開放、正面表列為原則。目前僅有汽車保險、機車保險、疫苗接種綜合保險、旅行平安保險、傷害保險、定期人壽保險、實支實付型健康保險、利率變動型年金保險等,或是特定的定期人壽保險、小額終老保險及重大疾病健康保險,可透過網路投保來購買。

尤其疫情警戒期間,許多投保需求仍受限於法律規定,必須親臨現場進行面對面服務,也對業者和消費者來說造成不必要的接觸風險。即使開放視訊面談,仍需全程錄影移交金管會,致使審核過程更為冗長,同時也牽涉到身體數據等部份還要經過第三方檢測,使個資隱私權的保障受影響。

「好比說,一家四口要出門遊玩,若小孩超過7歲、未滿20歲,家長就沒辦法在網路上替他投保旅平險或意外險。」錠嵂保經經理李雅惠以客戶實際遇到的困境解釋,若沒有自然人憑證,要保人與被保險人須為同一人,也有年齡限制,需要滿20歲成年人才可投保。甚至,身故受益人也僅限直系血親、配偶及法定繼承人,像是旁系血親兄妹或是同居人就不能成為受益人。

錠嵂保經 經理 李雅惠錠嵂保經 經理 李雅惠

李雅惠說明,也因為要保人侷限在自然人,「公司無法替員工投保,若是要團體出遊,還是得找業務員當面協助。」甚至於,每張產險保單年繳保費總額也限制在10萬元內。換句話說,民眾在網路投保仍面臨商品同值性高、缺乏選擇性等問題,僅能以方便與快速為訴求,能選擇的保單產品仍多半是簡單、複雜性低為主。

此題有解?參考中國、新加坡政策,保險數位化指日可待

目前全球保險業仍在摸索數位化的未來,不過已有許多國家如新加坡、英國等,在政策方面進行沙盒測試,加速保險數位化的進程,甚至香港、中國、美國、日本、新加坡、歐盟都已設立純網路保險公司。

以中國來說,因行動支付與網路服務普及,買保險猶如網購產品一樣簡單便利。在鼓勵金融科技創新的寬鬆策略下,中國政府對於保險業者所能販售的商品種類、保額及保險費均沒有設下特別限制,民眾只要利用手機就能搞定所有投保流程,並沒有一項專法或明確規範,僅採取負面表列限定特殊險種不能以網路投保。

中國數位服務普及中國數位服務普及

中國網路投保市場競爭相當激烈,不僅保險公司大量透過網路銷售保險,就連其他產業業者也競相跨足。但相對的,缺乏完善規範也引發不少保險亂象,像是推出的「中秋賞月險」、「霧霾險」等,甚至出現不符保險精神的商品,如「鹿晗戀愛險」(只要男星鹿晗沒跟女友分手,即理賠)、「世界盃遺憾險」等,已然失去保險的風險分擔目的,並不合於保險本質,反變成不肖業者的集資、賭博工具。

中國保險公司透過網路平台推出許多創新型保險,是根基於支援行動支付繳保費,提供更便利的支付管道,同時因實行「手機實名登記制度」、應用人臉辨識技術,解決了網路投保的遠端身份認證難題。要如何在明確法規之下,又不扼殺保險創新,這些作法及省思都值得台灣借鏡。

新加坡國會新加坡國會

而鄰近台灣的新加坡,則是由政府當領頭羊,透過監理沙盒鼓勵金融創新。例如PolicyPal,以手機 App 來管理並整合簡化個人保單,加上臉部辨識核心技術,加速確認要保人的身分認可,並能自動搜集保戶的各項活動資料,以人工智慧計算合理保費參考,甚至可以在網路上打出「今日投保車險打折」廣告加以吸引民眾投保34;又例如DirectAsia,則是透過網路投保,為客戶直接提供保險產品,並配合客戶所需,自由調整保單的保費及範圍。

台灣保險數位化的挑戰,三個可以努力的方向

反觀台灣,網路投保雖已施行,但卻有所受限,民眾所能獲取的僅是「簡配版」保險服務。若保險數位化是一條必然發展的趨勢,參考國外制度,台灣政策可從以下方向思考:

1. 金融科技發展:國家政策要能夠支持金融科技發展,建構FinTech生態系,讓科技可以為消費者的金融需求服務。

2. 落實金融創新:無論是透過「監理沙盒」或「業務試辦」等機制,政策須加速金融創新。

3. 數位金融治理:全球化與數位化,正挑戰現況下的監理機關掌握國家金融脈動的角色。監理機關必須具備數位思維、思考數位金融治理辦法,以確保金融穩定與資訊安全。

透過法規的開放,讓保險產業的升級速度更快,民眾才能因此受惠,買到真正符合需求,而且有實際保障的產品。尤其在後疫情時代,若能結合大數據、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等,運用金融科技,讓民眾能依據自己的保險保障需求,選擇合適的保險商品,減少不必要的人際接觸,或許才能真正達到保險「風險轉嫁」的目的。

原文出處: https://www.inside.com.tw/article/28211-lawbroker_policy

保險保險規劃
最後更新日期:2024-04-29
Youtube FB Line